【悠適復健|新進醫師|張育儒醫師 】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(圖片來源:Pexels)
「親子共讀」就是爸媽跟孩子一同參與閱讀繪本的活動,不論是單純故事 (對象可能是父母或孩童),或與孩子針對故事討論甚至演戲,目的是引起孩子對故事產生興趣,而誘發以口語主動參與親子共讀,進而提升語言能力與溝通互動。
對於學齡前(6歲以下)孩童,親子共讀提供孩子最多元的語言學習情境,從詞彙到故事的理解與表達,到生活中所有主題(蔬菜水果、認識情緒,逛動物園…),都能夠依孩子需求跟興趣挑選繪本。
這時候就有爸爸媽媽開始疑惑,家中孩子對於繪本只是隨性翻翻就過去了,就算唸給他聽也是坐不住,雖然是坐在一起看繪本,但孩子跟爸媽的互動根本是零互動,甚至自己把本該活潑有趣的親子共讀變得更無聊了,而減少親子共讀的意願。
請不用緊張,親子共讀的用意不只是父母參與看書的活動,更是在孩子需要協助時從中教導,讓繪本變成你們開始溝通的橋樑 。讓孩子能夠分享自己的想法,家長也可以從孩子的主動發言中觀察到他們的語言能力,藉機給予更多的教導,例如:你會發現原來孩子根本不知道超市不是只有賣菜、肉、蛋類的食物,還有許多生活用品,這時候就是父母進行教學的時候,了解超市不是只賣食物的地方。
已經有學者提出許多親子共讀的方法,其中「對話式閱讀」(Dialogic Reading)為家長跟治療師提供5個提問技巧,將5個技巧的開頭英文字母組合為口訣,分別是CROWD,聚焦在學習特定詞彙或語言目標,建立自然但有結構性的互動情境,在與成人互動中提升語言能力。
以下為對話式閱讀提供的5個不同層級的提問技巧:
(其中R、D的技巧較適用於具備一定推理能力的4到5歲的孩童)
C : Completion Prompts填空型問題 :
可以在同一次繪本共讀中,選擇特定目標詞,當前面已經出現多次相同詞彙後,可以給孩子一個未完成的句子去填空,在空格前停頓,等待孩子唸出空格中的答案,完成句子。
妹妹想要吃___(零食)、媽媽要到超市買___(零食)、媽媽買了許多____(零食)給妹妹
R : Recall Questions回想型問題 :
鼓勵孩童回想前面提及過的故事情節,藉此加深印象,可以唸完一段話或一頁內容的時候停下來,藉由簡單的提問詢問剛剛故事發生的事。
誰去幫妹妹買東西? 媽媽要去哪裡買零食?
O : Open-ended Questions 開放式問題 :
藉由繪本上的圖片,問問孩子裡面發生的什麼事,可以訓練孩子觀察能力,若有困難父母也能主動協助給予線索。
媽媽在這張圖裡面做什麼? 你看這張圖發生什麼事了?
W : Wh-問句 Questions Wh問題 :
例如WHAT、WHY、WHEN等等的問題,像是「什麼時候」、「為什麼」、「怎麼」這些問題,這些問題的答案通常不會直接出現在圖片上,或是要對故事有一定程度的理解,此種問題可以真正深入了解孩子對故事的理解程度。
媽媽為什麼要拿著錢包、鑰匙出門? 妹妹看到媽媽要出門,心情感覺如何?
D : Distancing Questions 連結生活經驗的問題 :
進入到這類問題討論時,通常是跟故事本身無關,但是由故事去延伸,與生活經驗做連結的問題。孩子可能會滔滔不絕分享自己發生過的事情,程度更好的小朋友,甚至會開始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反問給家長,家長可以在這邊給予比較多的時間讓孩子去表達,如果孩子分享內容過多,也可以適時停頓,給予回饋(把他的話整理一遍給他聽,或是幫他總結,或是分享你對他說話內容的看法)。
想一想,如果你是媽媽,你會想要帶愛亂跑的妹妹去逛超市嗎?
如果媽媽說你今天也帶你去逛超市,你會想要買什麼?
親子共讀的過程即便只是簡單對話或不易記得故事內容,但日後會逐漸發現,孩子開始主動分享自己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,當溝通由被動轉為主動,也是一種語言能力提升的表現。
最後,一本繪本可以重複看,也不一定要一次整本看完,更不須要求孩子背內容淪為考試工具,造成孩子排斥親子共讀。只要願意花時間陪伴,一步步慢慢來,當孩子愛上繪本跟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後,我們再仔細看看故事演什麼也不遲喔 !
(撰文者:悠適復健科診所 語言治療師 廖元瑜)
悠適復健科診所
02-27493088
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11巷65號
(圖片來源:Pexels)
越來越多帶小朋友來評估的家長表示,孩子都2歲了,會自己穿衣,記得玩具放哪裡,知道肚子餓要找媽媽,委屈時要找爺爺奶奶,好像什麼都知道,但就是不會用說的表達,不然就是不太愛說話,這時候家長就會一直問治療師,到底是不會說話,還是懶得說話?
有些家長已在家試過無數方法,引導他們說多一點,同樣2歲多的孩子已經會說簡單的句子了,自己的孩子永遠只會講簡單那幾個詞,例如 : 媽媽、爸爸,ㄋㄟˉㄋㄟ ,其他詞不是學得慢,就是再要求多說一點,孩子就要崩潰了,孩子被逼得講話不開心,最後越來越討厭說話,變成一種惡性循環。
有以上困擾的家長,不妨在家試試下面幾個步驟:
第一步:試著找出孩子不開口說話的根本原因,每個孩子都是獨立個體,一樣的表現可能是源自不同因素造成(一或多個原因)
第二步 : 若以上方法效果有限,可再試試以下引導方式
訣竅1. 如果孩子只會說一些簡單的疊字,那可能不是不願意說,而是說不出來,我們可以把字簡化後,再請小朋友說一次(足球→球球),等熟悉後再慢慢練習說不同組合的字(氣球→氣球),目的是要習慣開口表達。
訣竅2. 孩子模仿一次後,第二次可以再用問的方式引導他們自己說出來,而不是每次都有人示範怎麼說。
訣竅3. 等待他開口。有些家長比較急,如果示範後沒有馬上說出來就會一直重複示範,孩子受到壓力受到挫折感,而排斥開口。建議:孩子5秒鐘後還是沒有說出來才示範第二次(等待時間視情況而定)
如果家長已依以上步驟練習,進步還是有限,建議至醫療院所的復健科進一步早期療育介入,安排語言治療師更深入評估並進行治療,避免錯過早療黃金時期喔~
(撰文者:廖元瑜 語言治療師)
悠適復健科診所
02-27493088
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11巷65號
延伸閱讀|什麼是語言治療?語言治療師通常怎麼做?
延伸閱讀|什麼是早療?我的孩子可能需要語言治療嗎?
延伸閱讀|孩子不聽話,當心是語言發展遲緩!
例如3~4歲了仍無法以簡單句表達需求等等…或其他語言發展遲緩徵兆,可以至醫院的復健科、兒童心智科或復健科診所、語言治療所、早療機構等地方進行進一步的語言發展評估。
首先會與家長晤談,了解今天來的目的、主訴等等…接下來治療師會先與孩子建立關係,畢竟是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,孩子的表現可能與往常在家中不同。建立關係後再進行理解、表達、語言能力等評估。透過非正式/正式評估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兒童語言能力中的強項及弱項,進一步擬定治療目標以及計畫,其中更會需要家長共同參與及配合,一起為孩子創造更佳合適的互動模式及練習機會。
語言發展很複雜,牽涉到聽力、認知、注意力、理解、表達等面向,若孩子在認知與注意力方面有需要加強時,也會轉介給職能治療師,做進一步的評估及療育。早期療育是團隊任務,語言治療師是其中的一個角色,而關心、在乎孩子的家長們就是最堅強的隊友,讓我們一起努力!
悠適復健科診所
02-27493088
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11巷65號
延伸閱讀|孩子不開口說話該怎麼辦?2步驟3注意引導小孩說話
延伸閱讀|什麼是早療?我的孩子可能需要語言治療嗎?
延伸閱讀|孩子不聽話,當心是語言發展遲緩!
大家常常聽到早療,是早期療育的簡稱,究竟”早期療育”是什麼呢?
據國內外學者研究,兒童出生後的前五年是腦部發展最迅速的階段,故在發展關鍵期,及早使兒童接受良好的照顧與教育能讓各方面的學習能力順利進展,而歐美先進實行多年的經驗及研究皆證實,越早介入成效越顯著,亦能減少兒童未來於醫療復健、特殊教育與機構教養方面的支出。
早期療育的觀念是”預防勝於治療”,意即盡早發現問題,盡早開始接受療育。早療團隊成員包括各科醫師、治療師、心理師甚至社工人員,會共同參與個案的診斷、評估、治療、訓練與教育工作。
其中,語言治療在早期療育占重要腳色,如全面性發展遲緩、智能、語言與學習障礙的兒童,及早的語言治療介入,對語言發展、智商提高與學習力皆有顯著幫助。而語言發展遲緩的常見原因有下列幾種:
那我的孩子究竟有沒有發展遲緩呢?是家長最常見的問題, 衛福部提供每位新生兒必備的『兒童健康手冊』中,除了疫苗接種與生長紀錄,也有簡易發展連續圖供家長們對照喔 ! (https://www.hpa.gov.tw/Pages/Detail.aspx?nodeid=1141&pid=6588)
參考資料
(撰文者:悠適復健科診所 洪珮弦語言治療師)
悠適復健科診所
02-27493088
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11巷65號
延伸閱讀|孩子不開口說話該怎麼辦?2步驟3注意引導小孩說話
延伸閱讀|什麼是語言治療?語言治療師通常怎麼做?
延伸閱讀|孩子不聽話,當心是語言發展遲緩!
疫情嚴峻,對於一般孩子,停課不停學很重要; 而對於早期療育被中斷的小朋友們,如何把握學齡前的黃金治療期,是爸爸媽媽最憂心忡忡的事。你知道,在家利用親子共讀,也是有效延續治療的方法之一喔!
簡單說,就是父母與孩子一起閱讀。核心價值在於”共”這字,陪伴孩子閱讀的互動行為與情境,已有眾多研究證明對認知學習、語言發展、穩定情緒、促進親子關係皆有明確效益,更是最有效率家庭介入互動活動,其中許多元素都與兒童復健治療不謀而合。
在職能或語言治療中,治療師常運用繪本或童書作為輔助,對於未滿周歲的寶寶,可從布書或簡易圖卡開始,具視覺顏色刺激效果;1~2歲的小朋友,選擇能引起興趣的書很重要,一些練習動手推拉與手眼協調的遊戲書也是不錯選擇。2~3歲可增加生活經驗相關內容,提升認知學習成分。而3~6歲隨年齡增加,繪本或童書已可涵蓋更多想像創造力與社會情緒等元素了,甚至可由孩子來選擇。
而閱讀時間與環境設定上,建議以固定時段、單純環境、溫馨氛圍與穩定節奏為方向,培養成親子間的固定習慣。
當然,萬事起頭難,初期可藉包裝為類似”一起玩”的氛圍吸引孩子,再逐漸增加閱讀時的互動回饋與孩子選書的自主權等,都能增加持續的動力。
「對話式共讀(dialogic reading)」是提升親子共讀成效的良好方式。有別傳統成人主導,改為孩子與大人共同引導,持續以對話問答方式進入故事情境,甚至孩子成為主動說故事的角色。而在語言治療或親子共讀的互動提問技巧中,「CROWD」是常見的誘發方法之一:
父母利用繪本中常出現的固定句型後,留下填空,讓孩子回答。
故事進行一段落,藉由一些相關問題,誘發孩子回想先前內容。
以開放式提問,讓孩子藉由自己的語言與創造力來回應相關答案。
利用當下故事畫面情境,帶入: 什麼(what)、哪裡(where)、何時 (when)、為什麼(why)和如何
(how) 的人事時地物提問方式
利用故事內容,提問讓孩子與相關生活經驗做出連結
太抽象沒關係,國民健康署也很用心製作了不同年齡層親子共讀技巧的相關影片喔!!
https://www.hpa.gov.tw/Pages/List.aspx?nodeid=3808
不可諱言,針對發展遲緩與特殊需求的小朋友,強調早期發現與早期治療重要性,甚至研究指出三歲前接受療育效果是三歲後的十倍。也因此,近期疫情嚴峻下,父母掙扎著是否讓孩子持續治療,始終會是艱難決定。不妨趁此,在家與孩子們建立起親子共讀習慣,相信會有莫大助益。
信誼-好好育兒: 分齡閱讀發展與主題書單:
https://parents.hsin-yi.org.tw/Topic/Index/129?TopicID=1069
台灣展臂閱讀協會: 家長常見共讀問題
醫起育兒網:
(撰文者:悠適復健科診所 陳正倫院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