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醫師專欄】親子共讀-防疫在家也能持續復健治療喔

疫情嚴峻,對於一般孩子,停課不停學很重要; 而對於早期療育被中斷的小朋友們,如何把握學齡前的黃金治療期,是爸爸媽媽最憂心忡忡的事。你知道,在家利用親子共讀,也是有效延續治療的方法之一喔!


何謂親子共讀?

簡單說,就是父母與孩子一起閱讀。核心價值在於”共”這字,陪伴孩子閱讀的互動行為與情境,已有眾多研究證明對認知學習、語言發展、穩定情緒、促進親子關係皆有明確效益,更是最有效率家庭介入互動活動,其中許多元素都與兒童復健治療不謀而合。


要做哪些準備?(工具 & 環境)

在職能或語言治療中,治療師常運用繪本或童書作為輔助,對於未滿周歲的寶寶,可從布書或簡易圖卡開始,具視覺顏色刺激效果;1~2歲的小朋友,選擇能引起興趣的書很重要,一些練習動手推拉與手眼協調的遊戲書也是不錯選擇2~3歲可增加生活經驗相關內容,提升認知學習成分。而3~6歲隨年齡增加,繪本或童書已可涵蓋更多想像創造力與社會情緒等元素了,甚至可由孩子來選擇

而閱讀時間與環境設定上,建議以固定時段單純環境溫馨氛圍穩定節奏為方向,培養成親子間的固定習慣。

當然,萬事起頭難,初期可藉包裝為類似”一起玩”的氛圍吸引孩子,再逐漸增加閱讀時的互動回饋與孩子選書的自主權等,都能增加持續的動力。


常見共讀技巧

對話式共讀(dialogic reading)」是提升親子共讀成效的良好方式。有別傳統成人主導,改為孩子與大人共同引導,持續以對話問答方式進入故事情境,甚至孩子成為主動說故事的角色。而在語言治療或親子共讀的互動提問技巧中,「CROWD」是常見的誘發方法之一:

  • Completion prompts (問題填空

父母利用繪本中常出現的固定句型後,留下填空,讓孩子回答。

  • Recall prompts (回憶問題)

故事進行一段落,藉由一些相關問題,誘發孩子回想先前內容。

  • Open-ended prompts (開放式題問)

以開放式提問,讓孩子藉由自己的語言與創造力來回應相關答案。

  • Wh- prompts (WH~多方問句)

利用當下故事畫面情境,帶入: 什麼(what)、哪裡(where)、何時 (when)、為什麼(why)和如何

(how) 的人事時地物提問方式

  • Distancing prompts (將生活經驗連接)

利用故事內容,提問讓孩子與相關生活經驗做出連結

 

太抽象沒關係,國民健康署也很用心製作了不同年齡層親子共讀技巧的相關影片喔!!

https://www.hpa.gov.tw/Pages/List.aspx?nodeid=3808


親子共讀對早期療育的幫助

不可諱言,針對發展遲緩與特殊需求的小朋友,強調早期發現與早期治療重要性,甚至研究指出三歲前接受療育效果是三歲後的十倍。也因此,近期疫情嚴峻下,父母掙扎著是否讓孩子持續治療,始終會是艱難決定。不妨趁此,在家與孩子們建立起親子共讀習慣,相信會有莫大助益。

悠適復健科診所提供兒童早療服務,職能治療、語言治療、物理治療及自費的心理治療,並設有乾淨明亮寬敞的親子共讀空間及治療教室,歡迎有需要的朋友預約門診喔!


推薦相關資源與書單

信誼-好好育兒: 分齡閱讀發展與主題書單:

https://parents.hsin-yi.org.tw/Topic/Index/129?TopicID=1069

台灣展臂閱讀協會: 家長常見共讀問題

https://readthroughtaiwan.org/%e5%ae%b6%e9%95%b7%e5%b8%b8%e8%a6%8b%e5%85%b1%e8%ae%80%e5%95%8f%e9%a1%8c/

醫起育兒網:

https://www.twror.org

(撰文者:悠適復健科診所 陳正倫院長)

0 回復

發表評論

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?
Feel free to contribute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